迷茫!迷茫!还是迷茫!!!
自己所学的专业将来能做什么?在很多应届毕业生心里依旧是个模糊的概念。
迷茫的原因有很多。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但又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比如学中文但不想当老师、做文秘; 大多数岗位要实习经历或者工作经验,但除了老师给的书本,连上班打卡都不知道哪来的经验?还有纯粹不知道自己的专业能干什么,完全不了解自己行业的就业前景,大有人在。比如之前有读者问到:我学的动画专业,很迷茫,不知道毕业后能干什么?
调研显示:毕业后没拿到offer的人,主要原因是“迷茫,不知道自己应该选什么样的工作”,比例高达24.44%。与2017年相比,影响因素“因为迷茫找不到工作”从二位升至第一位,这说明“迷茫”是普遍大学生的日常状态。
毕业生就业迷茫很多时候是因为信息占有量太少。这个信息并不是说网上搜到的或者道听途说师哥师姐的关于企业的信息,而是用自己的思维去感受一个企业是如何运转的,你的专业在当今社会是如何落实到现实里的,这都需要用时间身体力行去感受。
一句话,毕业生就业迷茫来自实践太少。
实习是加分项,更是拿到offer的法宝
“大学怎么过得有意义?”是问答社区里最常见的问题。我的答案是把你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现实中去,去实习。这也是解决上面关于迷茫最有效的途径。
邻居家孩子今年毕业,记得刚上大学的时候就问我在大学里除了学习,应该干点什么?当时我随口说:有时间就去实习吧。
今年他毕业,拿到了大厂的offer。聊天的时候他和我说,自己从大二就开始实习了,先去了一家公号编辑部实习,后来又去了一家上市公司产品部实习,且都实习了半年以上,了解了很多内容产出和产品形成过程的知识,受益良多。
毕业后,给自己心仪的企业投简历,还针对岗位写了自己的想法。在面试过程中表现突出,很顺利拿到了offer。
据数据也显示,这届毕业生认为“有相关实习经历”是拿到offer的关键,占比为43.88%,有37.6%的人认为知道自己想干什么也就是在面试官眼里职业“目标明确”也会顺利得到offer,仅有27.3%的人没有任何实习经历,有实习经历且获得offer的比例高达56.19%,没有实习经历得到offer的为38.58%。
所以说,还没毕业的象牙塔的学生们,千万不要真的把自己困在象牙塔: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还是要积极参与实习,了解自己专业的前景,了解自己喜欢什么或者更擅长更适合做什么,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职场路要比同龄人少走好多年弯路。
不是自己喜欢的工作?那offer不要了!
我们也发现有的应届毕业生有offer也不会签合同,主要原因是“职位/工作内容不喜欢”“薪水/待遇未达到我的期望值”,分别占比29.27%和28.93%。和前几年的数据相比,“工作是否和个人兴趣爱好相符”逐年上升,今年实现霸榜,说明95后更专注自己的个人兴趣。
95后们在将就委屈自己这一点上,是绝对不认忍受的。有一次和一个实习生聊他的实习经历,发现他们为了找到自己喜欢、适合的职业,不惜花费时间和钱。
实习生a同学来自西南十八线的一所大学,在校成绩优异。后来在师哥的怂恿下利用寒暑假来京实习。每月的实习工资根本无法在北京生活下去,和父母要了钱苦苦支撑。
第一家是一个数据公司,国内相当知名,同事清一色海归,男的西装革履,女的精致洋气,整个公司仿佛是从美剧里走出来的。他站在同事中间,好像是打扫卫生的。没坚持三天他就走了,他说那里节奏太快了,他现在不但跟不上还挫伤积极性。
但他并没有被吓退。又投简历找了一家知名互联网公司实习,公司氛围他很喜欢,但只是工作内容并不如他想象中那么好。他坚持了三个月,后来又找了一个“市场岗位”的实习生机会,终于在那里做出了一些成绩。
当一个人能勇敢追求自己的爱好,且能够因为爱好忍受来自生活和精神上的挑战,这是一个好的势头,因为只有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才能发挥个人最大的热情,也才能实现个人最大价值,也才会做出最大价值。
先就业,逃避不是办法
“大学一毕业,就失业”这句话流行了好久。“逃避就业”曾经一度成为大学生的一个标签,很多人因为不适应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转变,一度把“学生身份”当成一种职业,这也是“考研热”的一个原因。
但从《智联招聘2018年大学生求职指南》来看,毕业后选择就业的人数较去年相比上升6.93%,为79.89%,慢就业人数为6.99%,教去年下降2.81%。
另外本届大学生简历投递数量也有所提升,没有投递过简历的占比为1.81%,同比下降1.91%,说明大家主动找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了。
以上数据都说明95后们主动选择就业的人在增加,逃避现实的人在减少,所以害怕被同龄人抛弃的慢就业小伙伴们,不管出于何种理由现在还没有投递offer,赶快写简历行动起来。